今天是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欢迎光临本站 全国项目认定中心,专注于中小型企业科技项目申报 网址: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尊龙凯时的公告

关于征求《合肥市“十四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ag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文字: 2021-8-2    浏览次数:116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和工作方案,推动合肥市软件产业发展,根据《合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市经信局草拟了《合肥市“十四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附件1)。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为2021年8月2日至8月31日,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填写意见反馈表(附件2)并发送至邮箱

政策专人免费代理指导电话:19855109130(微信/手机),0551-65300586

 

合肥市“十四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前 言 4

一、软件产业发展态势 5

(一)发展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二、合肥市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8

(一)发展情况 8

(二)存在的问题 11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5

(一)健全创新体系 15

(二)推动融合发展 16

(三)强化产权保护 19

(四)夯实载体建设 21

(五)实施“四名”工程 22

五、保障措施 23

(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23

(二)搭建资金保障体系 24

(三)加强产业品牌宣传 25

(四)完善落实扶持政策 26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软件定义”是信息革命的新标志和新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支撑。建设强大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我国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的必然选择。软件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深刻影响着传统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是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合肥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g60 科创走廊等国家战略优势,牢牢把握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契机,持续发力智能语音、类脑技术、量子科技、信息安全等核心领域,大力推进软件产业优质、快速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合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型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按照合肥市委、市政府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 目标的建议》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下一篇点击:


一、软件产业发展态势

(一)发展机遇

1、软件产业成为关键领域

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分布式计算能力、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等共同驱动软件技术持续保持高速创新演进态势。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回暖态势明显,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新动能,为软件产业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在全球软件业处在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的背景下,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 创新红利、数据红利、模式红利将进一步释放,软件将成为引领未来智能变革方向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国际贸易约束趋紧,软件产业将成为我国实现赶超的关键领域,同时将加速产业向“一带一路”深度布局,通过扩大开放和资源整合利用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 驱动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

2、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2020 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我国数字经济之擎,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持续稳中向好,整体业务收入达 81616 亿元,同比增长 13.3%,利润总额增速小幅回升,全行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万亿,达 10676 亿元,同比增长 7.8%。

2020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

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是继《鼓励软件产业和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来,根据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所处阶段,所面临不同问题和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在政策层的又一次重大升级。本次《若干政策》对我国软件行业,软件市场及软件企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宏观层面,将通过对创新的支持及资源整合的方式,加速实现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观层面,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激发软件市场活力,实现软件市场的良性循环;微观层面,聚焦软件企业发展问题,通过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补给,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随着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国家政策贯彻落实进入加速冲刺阶段,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将持续深化,软件产业的产品形态、服务模式、竞争格局将不断演进,软件将向云化、服务化、平台化、融合化、生态化趋势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渗透不断深入,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造产业生态,产业纵向、横向整合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产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3、我市软件产业迎来全新机遇

为抢抓新时期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对现代产业体系的驱动引领作用以及对城市经济社会发 展的支撑渗透作用,合肥市正积极筹备创建质量、效益和特色明显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


目前,合肥市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引领,以智慧城市、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终端、嵌入式系统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的软件服务业正快速发展。重点基地中国声谷 2020 年营收突破 1000 亿元,入园企业达 1024 家,产品研发、招商引资、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等方面成绩显著。中安创谷、华为合肥(庐阳)云创新中心、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慧园等相继建成。此外,合肥市软件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涌现出科大讯飞、四创电子、继远软件等一批领军型企业。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软件产业重点基地中国声谷将朝着 5000 亿元目标迈进,必将推动全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将进一步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赋能、赋值、赋智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二)面临的挑战

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一方面,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压力,全球多个国家开始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作为重点发展

方向,相继加大扶持发展力度,制定出台促进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另一方面,跨国企业凭借全球技术、产品、市场的优势进一步挤占国内企业的市场和利润空间;此外,发达国家对国内 ict 企业的打压愈演愈烈,国内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

国内竞争更加激烈。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北

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支柱产业,成

都、济南、苏州、福州、武汉、厦门、青岛、宁波、西安、


重庆等城市也将其确定为核心产业,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前,这些城市已经形成了对产业资源的强大聚集能力,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是合肥市发展软件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合肥市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一)发展情况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20 年,全市软件企业约 900 户,

其中达到工信部统计要求的 431 户,同比增长 27.9%,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554 亿元,同比增长 19.7%(软件业务收入为软件产业核心指标,包括软件产品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信息安全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从业人员超 8 万人, 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引领,智慧城市、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终端等领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城市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0 年,合肥市软件研发费用占软

件业务收入比重达 14.2%,获授权软件著作权超 13000 件, 获授权专利数超 6400 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 34 件。

合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 789 户,总数突破 3300 户,合肥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超过 1400 家,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企业实力稳步提升。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继远软件、

讯飞智元等一批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华为、新华

三、海康威视等国内软件头部企业纷纷落地,小微和初创企


业蓬勃发展。其中,2020 年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企业 2 家;

超 10 亿元的企业 11 家;超 1 亿元的企业 106 家;获得 itss 认证的企业 76 家,获得 cmmi 认证的企业 9 家,具有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 43 家,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2020 年, 合肥市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级/国际标准共 110 项,智能语音应用软件和尊龙凯时的解决方案成为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冠军,交通、电力和电信等行业应用软件和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及动漫游戏软件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健全。合肥市不断加大对软件和相关

产业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加快推进“互联网 ” 行动实施方案》《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合肥市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2016-2020)》《合肥市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覆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企业与人才引培、财政支持及金融配套等方面。此外,合肥市还制定了市级安全可靠应用计划和国产计算机三年行动 计划以推进安全可靠产业支撑能力建设。

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现阶段,合肥市每年安排 2 亿

元资金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省市每年安排 8 亿元资金支持中国声谷企业发展。2019-2020 年,合肥市共审核兑现 171 个项目,涉及贷款贴息、购买知识产权、租用云数据中心等多个类别,奖补金额 5855 万元;2017 年以来,中

国声谷专项政策支持企业超 500 户,累计兑现资金 18.8 亿元,


在落地、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合肥建有多家具备尊龙凯时的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支持、品牌推广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服务软件企业数量达 300 家。

软件载体平台不断完善。中国声谷与合肥软件园不断发

展壮大,已经成为合肥软件产业发展的名片。此外,合肥市还积极谋求新领域、新业态的突破,近年来培育出动漫游戏产业集聚区、互联网创业园等国家级、省级软件产业园区 5 家;成立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中科类脑面向深度学习应用的开源平台等各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16 家;成立人工智

能、网络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信创 4 个产业联盟、软件及

相关技术研发中心 10 家、认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 8 家。腾讯、阿里、36 氪等国内外知名创新平台和孵化载体也纷纷落地合肥,已逐步形成“高校——众创空间——孵化加速器

——产业基地”的孵化链条。

重点领域应用不断深入。工业软件方面,近三年软件产

业带动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 79.3%,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 67.4%,平均生产效率提升 32.62%。电子商务方面,2020 年全市实现网上零售额 957.6 亿元,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电子政务方面,市级“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覆盖,“最多跑一 次”、一日办结率、全程网办率实现 100%,服务窗口 7×24 小时不打烊,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合肥市软件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规模总量较小,全市纳统软件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 0.7%;二是软件企业数量较少,多为中小企业,全市纳统软件企业数量仅占全国的 1.07%;三是关键软件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基

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较弱,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工业软件、信创软件产品数量偏少,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需要

加强;四是产业供给结构有待优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

产业发展不足,软件服务、嵌入式软件业务比重较低,信息技术服务与工业生产融合度不深。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安徽及合肥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皖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g60 科创走廊战略优势,紧抓合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契机,围绕中国声谷等重要基地载体,遵循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禀赋,按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及智能语音、网络信息安全、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发展,

积极引入并培育相关软件企业,加强软件产业培育环境的打


造,推进软件与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合肥特色的软件产业集聚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

加强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构建有利于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扶持并引导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服务转型和市场开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龙头带动、产业集聚

支持和引导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向产业龙头集聚,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利用领军企业的品牌、研发和资金等综合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推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协作,打造技术、产品、应用、标准和安全等多维度的协调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发展、应用驱动

始终将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加快完善以企业、高校为主体的软件创新生态链。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试点示范,深化软件产品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产品和服务结合、技术和产业结合、产业和应用结合,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核心技术、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发展的格局。

——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发展


加强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积极开展全方位的产业转移和对接合作。聚焦重点领域,引进龙头企业、互补企业、关联企业,鼓励国内外知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合肥市设立高端咨询中心、区域研发中心,促进软件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合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成功实现向市场竞争力更强、技术水平更高、跨领域应用更广、经济效益更佳的高层次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产业规模:到 2025 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

入超过 20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20%。

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到 2025 年,在人工智能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

路设计等关键领域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软件等领域获得创新性突破。全市申请软件专利累计超 15000 件,登记软件著作权累计超 20000 件。新

增 5 家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公共服务

平台,年均引培创新团队数量不少于 30 个。

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软件企业继续发展壮

大,力争到 2025 年,全市列统软件企业达 1800 家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30%。年营收超亿元的软件企业超 150 家, 其中,10-50 亿元企业 20 家,50-100 亿元企业 10 家,超 100

亿元企业 5 家。进入国家软件百强企业行列的达 3 家,上市

企业超 15 家。通过 cmmi 认证的企业超 50 家,具备信息系


统集成资质的企业超 100 家,通过 itss 认证企业累计超 200

家。形成 12 个具有合肥特色、行业领先的软件产品品牌。

人才引培: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符合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体系,着力引培

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人才队伍。到 2025 年,引进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超过 10 人,软件从业人员累计超 20 万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 70%。

载体建设:围绕千亿级软件产业规模发展目标,加快中

国声谷、中安创谷、华为合肥(庐阳)云创新中心、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慧园等载体的建设,形成合力聚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空间布局。力争到2025 年,打造 3-5 个软件产业园区,园区内软件企业集聚度达 70%以上,声谷入驻企业超 1800 家,中安创谷、华为合肥(庐阳)云创新中心、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慧园等入驻企业超 1000 家。

带动效应:到 2025 年,培育形成 2-3 个国家级工业互联

网“双跨”平台,10-15 个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 25 个、数字化车间 80 个以上, 力争在汽车、家电、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优势制造领域培育 3-5 家以上国内知名的尊龙凯时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主要任务

(一)健全创新体系

1. 加快模式创新。创新软件开发模式,面向软件开发运维一体化需求,推广普及软件开发云和智能化开发工具,提

高软件行业劳动生产率和全生命周期创新能力,积极发展众包、众筹和众创等软件开发新模式。创新软件服务模式,引导软件企业向云化、平台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形成平台、数据、应用、服务、安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基于微服务模式的小程序、轻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发展。大力推进网络众筹、知识技能分享、生活服务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等新型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移动支付、位置、社交网络、数字内容等服务,以及大数据、智能应用、虚拟现实、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型在线运营服务。

2.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瞄准重大战略需

求,积极对接国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着力突破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核心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紧跟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自动驾驶、可信计算、vr/ar、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鼓励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卡脖子” 技术的“揭榜挂帅”,引导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项、协同攻关”的创新机制。

 

 

 


百度统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