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的公告
行业资讯
一次性300万奖补!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条件、范围及奖补好处-ag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的认定条件是什么?认定范围及奖补好处都有哪些?政策小编给大家梳理了详细的申报指南,看完之后对于该项目还有疑问,欢迎致电咨询小编为您解答。
合肥市政策免费指导电话:158 5515 5532(可加v)
一、申报好处
对新认定的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补。
二、申报领域
(一)分析检测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分析检测作为高技术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一种,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基础,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
分析检测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面向食品药品、汽车工业、特种设备、建筑节能、公共安全、功能纤维、仪器仪表、能量计量、环境保护等服务需求,在新材料与无机物分析、食品安全领域的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环境样品分析、生物与医学检测、工业产品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突破一批新技术新方法,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高端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研发,促进传统分析检测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分析检测行业持续稳步发展。
分析检测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立足合肥、服务全省、面向全国提供分析检测服务,充分发挥高技术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造业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量子通信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技术。现阶段,量子通信的典型应用形式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等。量子通信可以给现有通信网络带来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强的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
量子通信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面向量子通信的高性能、深度集成、天地一体化等未来技术需求,开展光纤与空间光学高性能量子调控、高效后处理、基于芯片的终端与系统集成等系列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制一批核心指标国际领先、可靠可用的关键设备及相关器件。面向政务、能源、金融等传统行业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行业的规模应用需求,开展基于量子通信网络的大规模轻量化应用接入、大容量汇聚式密钥调度、综合性安全服务等应用方案与技术研究,研发一批符合商密安全、工业应用等要求的应用产品或系统。
建设量子通信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对推动量子通信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示范,引领量子通信产业尖端技术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量子计算具有存储数据能力强,执行运算速度快,能够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提供超越经典计算极限的核心计算能力,尤其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相结合,为当前智能制造、金融分析、新材料研发、生物医疗、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格局带来革命性转变。
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在电子信息、能源工程及尖端科技的量子测控技术、超导量子芯片升级与工程化关键工艺、面向金融分析、化学模拟及智能制造的量子算法开发、量子云服务等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加强极低温电子元器件、量子芯片、量子测控系统、超导材料、稀释制冷机等技术研发,推动量子计算相关产业技术变革,带动行业技术发展,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量子计算方面的技术差距。
通过中心建设,加强量子计算及其应用产业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量子计算机应用技术转移转化和商业化应用,推动量子计算产业链快速发展壮大。
(四)高端医疗装备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生物医药是我市重点产业链之一,高端医疗装备领域是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支持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发展,对突破技术装备瓶颈,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实现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及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高端医疗装备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我市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光学技术等方面的既有基础优势,重点聚焦医疗ct、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医用光学诊疗装备、ivd体外诊断产品、医用机器人、质子治疗系统等临床医学诊疗装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医疗仪器、康复器械、远程医疗系统研制和产业化。
通过中心建设,提升我市医疗装备领域原始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部件、关键工艺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和本地产业化,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端医疗装备研发产业集群。
(五)高性能光学膜材料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光学膜材料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业最前端关键原材料,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不同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的薄膜,赋予平板显示材料各种性能。当前,光学膜领域多种材料依赖进口,严重制约新型显示产业链的发展。
高性能光学膜材料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针对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需求,围绕光学聚酯薄膜、光学三醋酸纤维素薄膜、光学聚乙烯醇薄膜、保护膜、离型膜、硬化膜、量子点膜、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阻隔膜等产品生产技术前沿发展趋势,从核心技术开展研究,解决制约我市新型显示产业链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光学薄膜材料和光学功能膜材料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促进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
通过中心建设,加速我市光学膜技术进步,提升光学膜材料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关键材料及设备的配套水平,进一步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的聚集和完善。
(六)石墨烯新材料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热学、力学特性,产品形态包括石墨烯薄膜、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制品等多种样式,广泛应用于触控显示、能源电池、芯片、5g等多个领域。
石墨烯新材料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石墨烯原材料制备以及触控显示、能源电池、芯片、5g等石墨烯应用领域开展研究,在石墨烯薄膜的生产规模和成本控制以及石墨烯触控显示材料、能源电池石墨烯改性电极材料、石墨烯抗菌浆料、石墨烯防腐浆料、石墨烯散热浆料、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浆料、石墨烯电磁屏蔽材料、石墨烯压力传感器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推动触控显示、能源电池、芯片、5g等产业链完善和升级。
通过中心建设,促进合肥加速成为全国重要的芯片、显示产业基地,助力合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战兴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合肥市加速建设“全国中心城市”提供创新动力。
(七)低碳能源新材料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低碳能源新材料是指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具有能量存储和转换功能的替代高碳能源的清洁功能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清洁能源材料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低碳能源新材料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针对低碳能源行业发展亟需的新材料技术和产品,进行氢能源、锂电池等领域的电极、隔膜、催化剂等关键新材料技术研发和工业化应用,发挥材料企业主体作用,加大先进材料的技术研发,持续提升材料性能,增加材料设备研发投入,提高生产工艺的精度、一致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全球竞争优势。同时,加快新能源材料产业结构调整、组织架构设计、技术结构优化,持续推进产融结合,实现跨越发展,以此带动国内低碳产业深度技术发展,引领低碳能源产业链的技术和结构变革。
通过中心建设,开展低碳技术和能源新材料的研究,解决制约新能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促进我市低碳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八)智能绿色装备建筑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智能绿色装备建筑主要以装配式建筑为主,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强度高、用材少、可回收利用等优点,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大大节约施工时间,是一种绿色建造方式。
智能绿色装备建筑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重点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和标准化设计,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绿色建造产业体系。
通过中心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建筑业和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九)新一代智能视觉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智能视觉致力于图像、视频的感知、理解、生成、处理等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三维场景、物体的重建、生成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是实现人工智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
新一代智能视觉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智能家电、金融支付、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慧零售、智能轨道交通、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实现人脸检测与识别、行为分析、自然场景理解等三维视觉智能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推动在智能家电、金融支付、智能汽车、智能轨道交通等场景的落地应用,同时打造一个开放创新的智能视觉交流与产业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合肥在视觉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通过中心的建设,解决困扰我市三维视觉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市在智能视觉领域的水平,推动高可靠“视觉智能”的创新应用与融合发展,从而形成我市智能视觉传感器和芯片相关产品及产业集群。
(十)精密仪器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
精密仪器在产品研发制造等关键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研发与先进制造的战略基石。目前我国高端精密仪器依然较高程度依赖进口,支持精密仪器的国产化发展,将会显著降低中小企业仪器采购成本,更好的帮助我市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
精密仪器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制造、生物医药、化学检验等产业行业的应用需求,聚焦提升物性测试仪器、光学仪器、测量计量仪器、生命科学仪器、电子电工仪器、工业母机以及部分行业专用精密仪器的质量、产品稳定性、产品精度等,进行科研攻关,逐步实现精密仪器的进口替代和国产化。
通过中心建设,发展精密仪器装备产业,加强资源整合汇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全面推进精密仪器产业进口替代和国产化进程,推动精密仪器装备产业做大做强,助力我市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行业发展。
三、申报条件
1、在合肥市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能集聚整合领域内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打造创新联合体,形成分工明确、有紧密利益捆绑的协同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协同攻关与成果转化;
3、拥有相关领域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和“卡脖子”关键技术,凝练提出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和攻关任务,突出需要解决的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4、具有较强的资金自筹能力,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持续投入,年度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行业同类。拥有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的技术开发实验场地,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和检验设备原值不少于500万元,建设期投入不少于300万元;
5、拥有国家级或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或具有行业内公认的技术创新优势和高水平科研团队、领军人才,形成稳定的核心技术团队、专业化的技术支撑服务团队以及成果转化应用团队。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副高级职称、博士学位及以上或具有同等水平的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
6、已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具有一定的运行管理和对外开放服务成效、行业评价良好,具有创建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基地的基础和潜力。
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内容还有很多,看完之后对于该项目还有疑问,欢迎致电咨询小编为您解答。
合肥市政策免费指导电话:158 5515 5532(可加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