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欢迎光临本站 全国项目认定中心,专注于中小型企业科技项目申报 网址: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尊龙凯时的公告

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的通知-ag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文字: 2023/5/4    浏览次数:581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决定启动2023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免费咨询:19855108130(手机/微信)

一、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条件和要求

 

1. 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应为202211日前在安徽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才团队和科研基础条件保障,运行管理规范,科研及社会信用记录良好。鼓励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团申报项目。

 

2. 项目申报单位须有一定的研发投入。申报单位为企业的,2022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须达到或超过2%(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为准,如企业有资本化费用须另附证明;统计部门数据做重要参考);申报单位为科研院所、高校和三甲医院(含三级专科医院)等事业单位的,2022年度研发投入须达到或超过1000万元(以2022年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事业单位调查表中的jg1-08表等数据为准),军事单位因保密需要,可不提供研发投入材料。

 

3. 2022年度社保为零或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企业所得税为零的企业原则上不得申报。因享受社保减、免、缓、退等政策导致2022年度社保为零的企业除外;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所得税为零的企业除外。

 

(二)项目主持人条件和要求

 

4. 项目主持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保证有足够时间投入研究工作,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且为实际主持该项目研究的人员,如非在职人员,须由申报单位出具正式聘用合同,聘用时间须覆盖项目实施周期。

 

5. 申报单位在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6. 项目主持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7周岁(196611日后出生),院士不超过70周岁(195311日后出生),超龄一般不得申报。如确要申报,由项目申报单位申请并出具能确保项目可履约实施的承诺函(如返聘、延迟退休等)。

 

7. 同一个项目主持人每年度限申报1个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等省科技计划项目。同一个项目不能同时申报年度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和省战略性基础研究项目。

 

(三)其他条件和要求

 

8. 放宽一个项目周期内企业申报省科技计划(专项)数量限制,企业承担科技攻关计划(专项)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项目申报单位应承诺本次申报的项目主要研发内容未获得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立项支持,以避免重复立项、重复支持。

 

9. 项目申报单位(高校院所系指内设学院或研究所)和主持人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近3年内有逾期未申请结题验收、撤销、不通过验收情况的,不得申报。

 

10. 项目由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应明确1个牵头申报单位,由牵头单位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明晰各方责任和权利、承担的工作任务、资金投入额度以及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和科技成果权益归属等。

 

11. 申报单位、法人、项目主持人等责任主体信用记录良好,并就信用情况作出书面承诺。归口管理单位应分别在“信用中国”、“信用安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责任主体信用记录进行核查,对列入实施联合惩戒限制期的责任主体不得推荐。

 

12. 申报项目涉及人体被试和人类遗传资源的科学研究,须尊重生命伦理准则,遵守《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规定,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13. 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后,申报材料中承诺的考核指标,将作为项目合同书明确的考核内容,原则上不予调整,项目承担单位须在规定时间内签订项目合同书。

 

14. 在项目申报或立项管理过程中,如发现项目不符合上述条件和要求的,将取消其参加评审或立项资格。

 

二、支持方式和支持强度

 

1. 项目实行不限额推荐,采取公开竞争方式进行立项支持,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从项目立项之日起算。

 

2. 原则上每个项目省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其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省在市(县)先行投入的基础上予以资助,项目总投入中企业投入不低于60%,省和市(县)分别按不高于20%给予资助。项目立项后,省财政实际资助额度少于申请额度的,差额部分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解决。

 

3. 省财政资助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实行分期拨款,其中首年度拨款不低于资助总额的50%

 

三、申报程序

 

1. 网上申报。项目申报单位登录省科技厅网站,进入“安徽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按领域选择“社会发展专项-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或公共安全)”等,并按要求填写申报材料。系统填报起始时间:2023588:00,关闭时间:202352717:30,逾期不予受理。

 

2. 审核推荐。各市科技局、各归口管理单位应强化主动服务,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积极指导项目申报单位按规定时间完成网上申报工作,并对申报单位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申报单位相关责任主体信用记录等进行审核,于20235301730前完成审核推荐,531日前将推荐文件和汇总表(一式两份)送(寄)至省政务中心科技厅窗口(合肥市马鞍山路509号,邮编 230001)。其中,企业和市属及以下单位由各市科技局负责推荐;省属及以上本科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中央驻皖等单位直接向省科技厅推荐;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单位为企业的,由属地市科技局负责推荐;依托单位为省属及以上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的,由依托单位负责推荐。

 

3. 材料报送。为减轻申报单位和科研人员负担,项目申报时先通过系统提交材料,待项目通过评审并公示后再打印纸质材料,由各市科技局或归口管理单位统一在公示后一周内报送至省政务中心科技厅窗口(申请表与相关证明材料一式一份)。纸质材料须通过申报系统打印,确保与电子申报材料一致。未公示项目无需报送纸质材料。

 

 

附件12023年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生命健康领域

1. 创新药物

研究内容:围绕抗体药物、疫苗、基因治疗、重组蛋白等生物药和高端化学制剂、高端原料药等化学创新药,基于基因组学、结构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药物新靶点、新结构、新机制、新制剂研究,完成药物在细胞、动物模型水平有效性评价,发现确认候选药物;针对具有良好研究基础的候选新药,开展药效学、制备工艺、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按照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许可的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方案,组织开展ⅰ或ⅱ期药物临床试验。

研究目标:完成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及确认研究,获得候选药物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号及候选药物有效性评价报告;完成基于新机制、新靶点、新结构、新类型的候选新药临床前研究,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完成创新药物(注册分类1类或2类)ⅰ或ⅱ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或新药注册批件。

2. 创新医疗器械

研究内容:围绕临床急需的医学影像类、诊断治疗类、植介入类等仪器设备及高端新型医用材料,开展ⅱ类及以上医疗器械实验室样机或样品研发,并完成主要安全性和诊疗性能指标第三方评价;进一步优化样机的关键技术参数,明确并验证相关生产工艺,研制出工程化产品;开展以产品注册申报为导向的ⅱ类及以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验证其临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完成临床评价。

研究目标:完成ⅱ类及以上医疗器械实验室样机开发,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并取得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主要安全性和诊疗性能指标评价报告;完成ⅱ类及以上医疗器械工程化产品研制,取得法定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型检报告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凭证或批件;完成ⅱ类及以上医疗器械的注册临床评价,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通道或取得医疗器械注册批件。

3. 药物研发共性技术

研究内容:以新型药物研发为导向,围绕安全性、递送效率、靶向性等开展研究,建立核酸类药物新型递送系统,并在动物模型中完成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运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ai技术,开展先导化合物筛选、药物吸收、分配、代谢、排泄、毒性预测等研究,开发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关键技术体系。

研究目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等核酸类药物新型递送系统,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报告;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系统,取得药物分子设计和筛选验证报告,完成不少于2个药物分子设计和筛选的验证。

二、碳达峰碳中和领域

1. 新能源

研究内容:开发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生产技术;研发构网型光伏逆变装备及规模化构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稳定灵活控制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固体材料及有机载体储氢技术、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开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新型水系离子电池等先进储能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完成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及关键装备研发与示范应用,形成构网型光伏逆变器装备与系统控制技术;形成适应宽功率变化的高效制氢制氨技术,完成高效pem电解水制氢系统样机、大功率高性能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实现在重点领域示范应用;完成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新型水系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开发,实现电池成组能力与商业化应用。

2. 工业流程再造和建筑低碳

研究内容:面向钢铁、建材、煤电、有色、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开展低碳燃料与原料替代、高效用能装备与节能工艺、工业余压余热利用等余能深度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跨产业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与优化、工业流程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智能优化管控、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技术交叉融合创新等工业流程再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面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方向,开展高效建筑环境算法平台、高性能围护结构、光储直柔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研究目标:形成一批低碳能源开发与替代、余热余能深度回收与利用、工业流程能源消耗智能优化管控技术与装备以及建筑低碳节能关键技术、能源利用装备,推进重点行业用能设备节能增效,研究成果在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我省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3. 碳捕集利用

研究内容:聚焦碳捕集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研发低能耗、高效率、低损失、安全可靠的碳捕集先进材料和高通量、低压降、大型高效co2分离设备和换热设备;开发co2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重点行业温室气体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及设备,研发碳源、碳汇星地一体化监测评估技术。

研究目标:形成先进吸收剂、吸附剂等核心碳捕集材料、高效碳捕集装备、新型节能工艺等关键捕集技术;形成新型co2矿化工业固废、先进co2催化转化等关键利用技术;面向重点行业开展烟气co2低成本捕集和高附加值利用,形成捕集率和转化率大幅提升,捕集能耗大幅降低,建成co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集成示范;研制高精度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co2高精度、抗干扰、稳定可靠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区域co2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平台,开展典型行业产业化示范应用,完善温室气体立体监测评估体系。

4. 生态环境

研究内容:聚焦我省大气、水、土壤与固废防治需求,开展多污染物天--空一体化监测装备及大气臭氧污染快速监测装备研发,开展多污染物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及智慧监测系统开发;开展水环境和新型水生生物在线监测预警设备研发及集成;开发高效、低能耗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与示范,开展蓝藻爆发机理和防控技术研究;开展新污染物检测和治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开展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多源固废协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开展低污染、高效环保水处理膜材料技术及示范应用。

研究目标:完成大气、水、土壤、固废、新污染物、新型水生生物等监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示范,并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形成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成果在重点流域应用示范;完成大气、水、多源固废等多污染物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成套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开发低污染、高效环保新材料,应用于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及水处理领域,降低区域污染风险,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公共安全领域

1. 安全生产

研究内容:围绕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害综合防治,支持矿井采空区灾害高效防治、深部矿井支护与灾害防控智能化、矿山边坡稳定性监测分析、智能矿山综合信息集成等技术研究与集成装备研发;围绕危化品、能源、特种设备等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支持关键设备的智能安全生产监控、工业管道损伤智能检测与评估、气体燃料工业炉安全生产监测、危险化工隐患预测预警等技术研究与系统软硬件研发。

研究目标:完成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灾害高效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解决复杂工业生产场景危险源辨识、事故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处置等难题,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成果在相关产业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推进我省安全生产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2. 防灾减灾救灾

研究内容:围绕典型气象灾害和恶劣天气的精细化探测监测、预报预警,支持堤坝渗漏智能巡检预警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围绕典型灾害场景,支持卫星遥感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研发;围绕火灾风险评估与预警、烟火复合识别、清洁快速灭火等消防技术与装备,支持城市多场景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火灾防控技术研发,支持无人值守消防设备、高空智能灭火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目标:完成堤坝渗漏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筑消防设施关键部件安全监测与诊断装备、灾害监测遥感数据应用系统、电池专用灭火系统、无人值守消防业务赋能装备等灾情感知、大数据分析诊断、灾情防控技术与装备研发,解决灾情感知难、监测不到位、处置效率低等难题,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成果在相关产业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推进我省防灾减灾救灾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城市社会安全

研究内容:针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综合保障和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瓶颈问题,开展城市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地下、地面、低空三位一体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支持可燃气体探测激光芯片、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器、太赫兹激光器、集成化毫米波雷达等核心器件研发;开展态势研判及预防准备技术研究,支持铁路多源振动异常及入侵预警系统、城镇燃气管道安全检测、城市生命线全光纤感知系统研发;开展综合保障技术研究,支持刑事侦查、防范恐怖袭击、网络监测管控和侦查取证等技术与装备研发,支持易制毒物品现场快速检测装备研发,支持基于神经调控技术的无创戒毒及康复训练装备研发,支持防篡改防伪造的移动执法装备、智能安保巡逻机器人研发,支持低空飞行物安全侦控装备研发,支持军营、监管场所等一体化智慧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研究目标:突破城市社会安全监测预警、态势研判、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相关技术标准;攻克关键单元部件、系统整机装备等共性技术难题,形成相关产品;深化重点区域工程化示范应用,推进我省城市社会安全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
网站地图